对此,曹蓟光表示,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市场规模巨大,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将为5G应用创造巨大需求,并引导技术创新方向。
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堆高机平均作业量同比增长前二的省份,分别为湖北、湖南。
8月全国工程机械单月平均开工率为63.99%,延续二季度以来增长趋势。福建数据亮眼,多项数据领跑全国。其中,汽车起重机开工率为80.54%,已经连续18个月开工率第一。央视财经与三一重工、树根互联联合打造的央视财经挖掘机指数发布了最新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基建投资呈现持续发力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河南、湖北基建领航 8月,河南实现5项指标同比增长,分别为桩工设备、压路机、摊铺机、正面吊、汽车起重机。挖掘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标配,是反映基础设施建设、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的风向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强省级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企业跨领域合作建立联合技术研发中心,推动构建梯次布局合理、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着力突破卡脖子瓶颈,加强关键核心和基础前沿技术研制。
工程机械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装备 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整体看,装备制造业处在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但也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链风险、产业发展环境尚需改善等问题。王振表示,企业发展实现从研发生产国际化到品牌和管理体系国际化的转变,产品出口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及海外营业收入占比超过30%。下一步,工信部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作用,着力完善产业创新体系,补短板、锻长板,推进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发电设备制造领域实现了由进口为主到走向出口的转变。
研制成功船用重型曲轴所需的车铣加工中心,掌握了自主制造船舶大型零部件的能力。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全面建成投运并实现走出去。特别是今年以来克服疫情影响率先回升,拉动制造业较快恢复。工程机械国内市场满足率从2012年的不到90%提高到目前的96%以上,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等主要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
汽车冲压生产线国内和全球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和40%。发展智能装备,加快推动装备数字化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江苏、湖南、山东、广西等地,形成了一批规模效应明显、产业链带动性强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我国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制定发布专项政策文件,加快推动装备数字化发展。
王振介绍,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700吨挖掘机、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等一批重大装备成功研制并实现应用,2米及以上大型全液压旋挖钻机实现批量生产,掘进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2021年工程机械产品进出口总额377.5亿美元,贸易顺差303亿美元。
高档数控机床平均无故障时间间隔(MTBF)实现了从600小时到2000小时的跨越,精度指标提升20%。王卫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把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发布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等一系列政策,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在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握技术话语权,将我国建设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白鹤滩水电站顺利投产。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卫明表示,十多年来,工信部以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重大需求为引领,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组织开展创新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培育壮大优质企业汽车冲压生产线国内和全球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和40%。2021年工程机械产品进出口总额377.5亿美元,贸易顺差303亿美元。有10家企业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其中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进入前10。
王振表示,工程机械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也适合按照市场化方式发展。突破了全数字化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多轴联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了卧式双五轴镜像铣机床、8万吨模锻压力机等为典型代表的一批高端装备。
工程机械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装备 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取得历史性成就,大国重器亮点纷呈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发电设备制造领域实现了由进口为主到走向出口的转变。
整体看,装备制造业处在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但也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链风险、产业发展环境尚需改善等问题。满足国内重点行业对制造装备的基本需求。聚焦重点领域数字化需求,加快智能装备工程化和产业化,改造提升一批存量装备,升级换代一批新型装备,原创发展一批前沿装备。依托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地方建设主导产品特色鲜明、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产业生态体系完善的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贯通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
王振介绍,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700吨挖掘机、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等一批重大装备成功研制并实现应用,2米及以上大型全液压旋挖钻机实现批量生产,掘进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特别是今年以来克服疫情影响率先回升,拉动制造业较快恢复。
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全面建成投运并实现走出去。研制成功船用重型曲轴所需的车铣加工中心,掌握了自主制造船舶大型零部件的能力。
王振表示,企业发展实现从研发生产国际化到品牌和管理体系国际化的转变,产品出口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及海外营业收入占比超过30%。造船三大指标保持领先,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
王卫明表示,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从无到有,在国产机床中市场占有率由专项实施前的不足1%提高到31.9%,五轴摆角铣头等功能部件的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数字化刀具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0%发展到45%。此外,国际化发展提速。王卫明表示,工信部将紧扣十四五规划实施、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王卫明介绍,装备制造业作为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其数字化转型成为牢牢掌握装备制造主导权、开辟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的必然选择,也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的迫切要求。
在江苏、湖南、山东、广西等地,形成了一批规模效应明显、产业链带动性强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引导行业企业积极把握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融合机遇,把握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探索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工程机械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发展智能装备,加快推动装备数字化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工信部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作用,着力完善产业创新体系,补短板、锻长板,推进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